集聚创新要素,激发湾区发展新动能

时间:2024-04-25 15:11 点击:149 次

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,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

文| 郭正林 李治

身高1.7米、“原产广东”的人形机器人稳步行走在新能源汽车装配线之间,灵活地“用手”进行门锁、车灯盖板检测,还以极流畅的动作贴好了车标;载人无人机由海上缓缓升空,仅需20分钟就可以把模拟一家人出行的“乘客”从深圳蛇口游轮母港载至珠海九洲港码头,大大缩短了原本需要2.5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……这些科学幻想般的场景,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现实,折射着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。

2019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。5年来,大湾区建设在创新要素集聚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、设施联通和规则衔接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跃、科技创新勃兴,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。去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,“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、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”,为推进大湾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不断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,必须坚持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,推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,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完成“一点两地”战略重任。要准确把握大湾区各地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持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加强原创性、引领性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,建设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,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。

坚持创新驱动,实现更多技术革命性突破。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,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。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《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》报告,深圳—香港—广州集群连续第四年居全球科技集群第二位。大湾区研发经费投入、发明专利有效量、PCT(专利合作条约)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。科技创新的底色好,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内涵成色就更足。促进大湾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,离不开粤港澳三地优势力量的汇集,形成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的合力。加强基础研究、共性基础技术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系统能力建设,带动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提升,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。大力发展集成电路、新型储能、新能源汽车、海上风电、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,超前布局量子科技、生命科学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,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。此外,聚焦优势产业,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,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,推动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。

坚持全面深化改革,优化生产要素配置。粤港澳大湾区充满活力、产业布局多元、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,具备扎实的综合基础,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,必须全面深化各领域各方面改革,充分发挥新型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。推动建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让大湾区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。一方面,持续深化科技体制、教育体制、人才体制等领域改革,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,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在这里实现更优化的配置、更顺畅的流动。另一方面,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持续建设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加快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,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,壮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“新物种”企业,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格局,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动能。

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。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,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,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推进,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。积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,关键在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、集群化、生态化发展,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。加快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空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,为大湾区战略性支柱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大湾区实体经济根基。以建设“数字湾区”为抓手,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,加快发展数字贸易,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点延伸成链、拓展到面,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,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,形成绿色生产力。深化国际合作,依托粤港澳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,鼓励大湾区企业、研究机构走出去,深度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,鼓励跨国公司、国外科研机构等在大湾区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,推动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。

(作者分别系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特约研究员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授,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)

【频道来源】南方+客户端观点频道

Powered by 配资平台排名_股票按月配资_股票按天配资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